發布單位 | 天津市人民政府 天津市人民政府 | 發布文號 | 津政辦發〔2017〕73號 |
---|---|---|---|
發布日期 | 2017-05-05 | 生效日期 | 2017-05-05 |
有效性狀態 | ![]() | 廢止日期 | 暫無 |
屬性 | 其他 | 專業屬性 | 其他 |
備注 | http://gk.tj.gov.cn/gkml/000125022/201705/t20170515_71810.shtml |
有農業的區人民政府,有關委、局,有關單位: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6〕93號)精神,發揮農產品加工業對農業農村的引領帶動作用,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滿足城鄉居民的消費升級需求,提高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水平,促進農業提質增效和農民就業增收,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對天津工作“三個著力”重要要求,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農業規?;?、產業化、標準化、品牌化、市場化為引領,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增加農民收入、滿足城鄉居民消費需求和提升農業產業競爭力為核心,以培育特色優質農產品加工業品牌為著力點,發揮資源、資本、科技、人才優勢,全面提升農產品加工業的質量和效益,完善農產品加工業產業和政策扶持體系,推動農產品加工業向高端、優質、高效、健康、營養方向發展,不斷促進我市農產品加工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二、發展原則及目標
?。ㄒ唬┗驹瓌t。
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強化服務功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尊重市場主體、企業自主地位,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創新驅動,科技支撐。創新推進以農產品加工業為引領、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格局,立足資源優勢和特色,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拓寬增收鏈。發揮科技支撐作用,促進資源循環高效利用,建設綠色、低碳、循環產業模式。
集聚融合,利益共享。引導加工產能向農產品特色區、優勢區、集中區和物流節點聚集,實現上下游產業聯動發展。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企業發展與農民增收同步推進,打造利益和命運共同體。
生態友好,合作開放。把生態文明貫穿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始終,發展新模式、新業態,推進資源要素向農產品加工業延伸,促進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發展。注重合作共贏,開放共享,立足實際,引資引智,注重實效。
(二)主要目標。到2020年,全市農產品加工業引領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產業布局進一步優化,產業聚集程度明顯提高,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質量品牌建設不斷提升,產業鏈、價值鏈、增收鏈顯著完善,產業融合發展水平持續增長。全市規模以上農副食品加工業實現品牌化引領與高質量轉型升級,規模以上農副食品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規模以上農副食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總產值比達到2.8:1,主要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95%以上。主食加工等城市服務型農副食品加工業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精深加工和副產物綜合利用水平明顯提高,領軍企業建設、專用原料生產基地建設和銷售網絡體系建設全面推進。
三、主要內容
?。ㄒ唬┱{優調精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結構。
1.推進農產品加工業向產業園區集中。支持各類農產品加工業主體向園區集中,以現有農業園區、工業園區為載體,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促進上下游產業聯動發展,形成集聚效應。以園區為依托,創建集標準化原料基地、集約化加工、便利化服務網絡于一體的產業集群和農村產業融合示范區,形成生產與加工、科研與產銷、企業與農戶相銜接產業綜合體。鼓勵有條件的鄉鎮建設以加工型為特色主導產業的特色小鎮,實現“產、城、人、文”良性互動發展。(責任單位:市農委、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委)
2.大力發展城市服務型農副食品加工業。以滿足城鄉居民消費需求為導向,大力發展主食加工、調味品加工、食品精深加工、凈菜加工等城市服務型農副食品加工業。拓寬主食供應渠道,培育一批重點企業,打造質量過硬、標準化程度高、老百姓口碑好的主食品牌。不斷提升食品加工業技術及裝備發展水平,推進傳統主食工業化、市場化生產,提高饅頭、米面、面點、預制菜肴、雜糧等產品的市場供應水平,積極推進粗糧細作,引導城鄉居民改善飲食消費結構。鼓勵企業開展自主創新,設立研發機構,開展科企合作,增強專利保護意識和產品創新水平。大力發展方便食品、休閑食品、速凍食品、保健食品、功能食品的開發推廣力度。加強新食品原料、藥食同源食品開發和應用。大力推廣“生產基地+中央廚房+餐飲門店”、“生產基地+加工企業+直營銷售”等產銷模式。(責任單位:市農委、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委、市市場監管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委)
3.加快發展農產品產地初加工。以主導產業和特色農產品為重點,圍繞糧油、奶制品、肉類、水產品、果蔬、調味品和中藥材等產品,提升設施和裝備發展水平,提升儲藏、保鮮、烘干、清選分級、包裝和運銷等加工技術與條件,促進商品化處理,延長保存運輸時間,減少產后損失,提升轉化增值水平。加強基礎設施改善與技術研發推廣,實施產地初加工設施補助項目。(責任單位:市農委、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科委)
4.提升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水平。積極采用生物技術、分子技術、熱能技術、信息技術,推進農產品精深加工技術集成應用水平,加快技術產業升級和關鍵技術裝備換代升級,提升精深加工信息化、智能化、產業化發展水平??茖W選擇一批重點地區、品種和環節,主攻農產品及其加工副產物循環利用、全值利用、梯次利用。建立副產物收集、整理、運輸、處理補償機制,重點開展秸稈、果蔬皮渣、畜禽水產下腳料等副產物綜合利用,實現肥料化、基料化、原料化、飼料化、燃料化,開發新能源、新材料、新產品等,不斷挖掘農產品加工潛力,提升加工增值深度與廣度。(責任單位:市農委、市科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市財政局)
?。ǘ┺D型升級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方式。
1.推進加工流通銷售等全產業鏈建設。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向前端延伸帶動農戶建原料基地,向后端延伸建設物流體系和營銷服務網絡。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戶、家庭農場建設烘干、儲藏、保鮮、直供直銷等設施,發展“農戶+合作社+企業+直營銷售”等模式。鼓勵加工企業建直營店、體驗店。積極推進批發市場和物流集散地建設,支持冷鏈物流、產地批發和直營配送。(責任單位:市農委、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委、市財政局)
2.創新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互聯網+”模式。將農產品加工業納入“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利用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培育發展網絡化、智能化、精細化現代加工新模式。積極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農商直供、加工體驗,實現農產品網上銷售廣覆蓋。(責任單位:市農委、市商務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委)
3.積極推進農產品加工業多功能、多業態發展。以農產品加工業為龍頭,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引導加工業與休閑、旅游、文化、教育、科普、養生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鼓勵農產品企業開展跨界融合,以特色農產品加工為基礎,推動科技、信息、金融等現代商業模式融入加工產業,發展眾籌農業、定制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推進以農產品加工業為引領,支持農村創業創新,鼓勵返鄉下鄉本鄉農民、高等院校畢業生、退役軍人和科技人員興辦加工流通企業,發展特色農產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提高產品競爭力及產業效益。(責任單位:市農委、市發展改革委、市科委、市商務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市民政局、市金融局、市旅游局、市文化廣播影視局)
4.加快科技成果研發與推廣。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依托特色資源和產業基地,聚集科研、技術、人才、市場等資源,開展技術研發與創新。鼓勵企業與科研院所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實現加工技術、工藝和關鍵裝備等成果的快速轉化。鼓勵科技人員到農產品加工企業兼職,支持科技人員以科技成果入股加工企業,實行股份分紅等激勵措施,保障科技人員福利待遇不降低。(責任單位:市科委、市農委、市人力社保局、市知識產權局)
?。ㄈ┓€步提升農產品加工業產業競爭力。
1.穩固利益聯結機制。鼓勵農產品加工企業與上下游各類市場主體建立穩定產供銷關系,與農民建立利益共同體,通過長期穩定的訂單和契約關系,以“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等形式,確保農民分享加工流通增值收益。政府補助項目要有一定比例用于帶農聯農,要“折股量化”到項目區農戶,與農戶建立命運共同體。(責任單位:市農委、市財政局)
2.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強化環保、能耗、質量、安全、衛生等標準作用,鼓勵企業開展質量管理、食品安全控制、追溯等體系認證,支持企業與農戶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認證以及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良好農業規范認證,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建立健全農產品加工安全監控體系,實現全程監管和無縫對接。強化企業安全責任意識,配置原料檢驗、生產過程動態監測和產品出廠檢測等檢驗檢測設備。支持企業完善內部質量控制,提高質量安全管理能力。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加強企業內部誠信管理,推進食品工業企業誠信管理體系(CMS)建設,全面提升農副食品工業企業質量安全保障能力。嚴格市場準入,不斷提高農產品加工質量安全管理標準、產品標準、加工工藝標準及衛生環境標準。加強對農產品加工、流通和消費等重點環節的監管,嚴防發生重大產品質量安全事件。(責任單位:市農委、市市場監管委、市衛生計生委、市環保局)
3.加強農產品品牌建設。實施農產品加工業質量品牌提升行動,打造一批安全優質的農產品加工品牌,開展區域公共品牌和“老字號”品牌推介。加快普及科學的質量管理方法,構建完善的質量品牌管理制度體系,大力提升標準化生產能力、全程化質量控制能力、技術裝備創新能力、品牌培育創建能力,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創建自主品牌,支持符合條件的申報馳名商標和著名商標。堅持政府、協會、企業協作,積極開展農產品地理標志的申報和保護,打造地域品牌、區域品牌。加強農產品商標和地理標志商標注冊與保護,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等行為。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利用自有品牌、自主知識產權開展國際貿易,加快培育跨國企業和國際知名品牌。開展多種形式的品牌展示、推介和宣傳活動,提升品牌影響力。(責任單位:市農委、市商務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市市場監管委、市科委、市財政局、市知識產權局)
4.培育一批農產品加工業領軍企業。以主食加工、調味品加工、農副食品精深加工以及方便食品、休閑食品、營養食品、中央廚房等加工業為主攻方向,培育一批農產品加工領軍企業,提升一批農產品加工示范企業。鼓勵農產品加工企業兼并重組、強強聯合,組建大型加工企業集團。鼓勵發展農產品加工合作社,引導合作社發展農產品加工流通,讓農民分享加工增值收益。支持農民創新創業,興辦小微企業和加工作坊,因地制宜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支持龍頭企業、合作社等各類加工主體,以資本、技術、品牌為紐帶,通過股份合作、工序銜接、產銷對接等方式,建立產業聯盟,不斷提升農產品加工業在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方面的地位與作用。(責任單位:市農委、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
四、政策措施
(一)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條件的農產品加工企業申請有關支農資金和項目。市、區兩級財政要加大對農產品加工業的扶持力度,對新型經營主體開展產地初加工、精深加工、主食加工、農副產品綜合利用以及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加工流通給予補助,完善對農產品加工園區的補助政策。各項支農惠農資金要向農產品加工業傾斜,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要優先扶持含有加工的產業化項目,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要加大倉儲、烘干設備等補助范圍及比例,技術升級改造、原料基地建設、流通體系建設、品牌建設、信息化建設和農民教育培訓等項目優先支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政策和資金要加大含農產品加工業項目的扶持力度。(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農委)
(二)落實稅收扶持政策。進一步擴大農產品增值稅進項稅額核定扣除試點行業范圍,積極推進試點工作。農產品加工企業可以憑收購發票按規定抵扣增值稅。落實農產品初加工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在實施與農產品加工有關的國家鼓勵類項目中,進口國內不能生產的所需先進設備,所繳納進口環節增值稅可按規定予以抵扣。(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國稅局、市地稅局、市農委)
?。ㄈ娀鹑诜找庾R。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符合條件的農產品加工企業信貸投放力度。研發和創新金融產品,為農產品生產、收購、加工、流通和倉儲等環節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務。創新涉農貸款抵押方式,探索擴大抵押品范圍,引導金融機構參與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盤活農村資源、資金和資產,為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提供支持。政策性金融機構要在業務范圍內適當擴大農產品加工擔保業務規模,完善銀擔合作和風險分擔機制,進一步發揮農業投資擔保和基金作用,為農產品加工企業融資增信。加大農業保險新險種開發力度,支持保險公司開辦針對“菜籃子”工程和現代都市型農業發展的保險險種。將農民合作社興辦加工流通企業列入農業擔保體系支持范圍。積極開展廠房抵押和存單、訂單、應收賬款質押等融資業務,創新“信貸+保險”、產業鏈金融等多種服務模式。支持符合條件的農產品加工企業上市融資、發行債券。積極推廣小額信貸保證保險等新型險種,鼓勵農業擔保與農業產業鏈加速融合,探索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保險。落實國家出臺的有關涉農擔保機構的稅收優惠、保費補貼和充實資本金等政策,鼓勵農業專業擔保公司創新產品,開展再擔保業務,將擔保機構開展農產品加工業擔保業務情況,納入分類監管指標考核體系。推廣股權引導、風險保障、政銀保合作金融服務等多種支持模式,引導社會資本投資農產品加工項目。(責任單位:市金融局、市財政局、市農委、人民銀行天津分行、天津銀監局、天津證監局、天津保監局)
(四)加強科技人才支撐。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與上下游產業和科研院所組建加工技術創新聯盟,建設工程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院士工作站等科技創新研發基地。優先扶持具備創新性的農產品加工領軍企業,鼓勵企業開展技術創新和科技研發。加強人才引進與培養,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開展管理、金融、科技、創新、技能和營銷培訓。創新發展理念,積極引入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眾籌、分享等新技術、新手段、新模式,引導農產品加工業新方向。支持高等院校和中等職業學校開設農產品加工、食品科學相關專業,培育高水平、高技能人才。支持農村創業創新群體創辦領辦加工企業或合作社,探索創建農產品加工型創業創新孵化園區。(責任單位:市科委、市人力社保局、市教委、市農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委)
?。ㄎ澹┞鋵嵱玫赜秒娬摺^r產品加工用地列入年度土地利用計劃,認真落實農產品初加工用地政策,優先安排園區用地。優先保障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輔助設施建設用地需求,在符合相關規劃的前提下,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使用建設用地自辦或入股、聯營等形式興辦農產品加工企業。對農產品初加工項目,在確定土地出讓底價時,可按不低于同等土地出讓最低價的70%執行。落實農產品初加工用電執行農業生產用電價格的政策,切實保障農產品加工用電。(責任單位:市國土房管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農委)
(六)營造良好發展環境。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統籌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鼓勵企業“走出去”,開展境外貿易,參與國際競爭,切實發揮我市農業對外交流合作平臺作用。鼓勵農產品加工企業建設國際標準農產品生產基地、開展境外商標注冊或認證,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到境外投資辦廠,建立原料基地、加工基地和技術研發中心。支持企業申請國際認證、專利、商標、品牌、標準等,鼓勵使用人民幣計價結算和收付資金。對開展國際合作和開拓國際市場的,給予融資、保險等政策扶持和配套服務。加強農產品加工企業京津冀一體化合作,積極承接北京高端產業轉移,鼓勵企業到河北投資建廠、建設高質量原料基地,加強區域合作,不斷擴大我市優質農產品高端市場占有率。支持社會資本依照相關規劃和規定從事農產品加工、流通。鼓勵引導符合條件的農產品加工企業開展對外合作,加大對其出口信用保險的支持,強化在融資和通關等方面的便利化服務。加強政策、咨詢、信息、人才、融資、技術、市場對接等服務,積極組織開展產銷對接、展示展覽等活動。(責任單位:市商務委、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天津海關、天津保監局、天津外匯局、市市場監管委、市農委)
五、組織保障
?。ㄒ唬娀M織領導。有農業的區人民政府和市有關部門要把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納入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統籌考慮。市農委要發揮行業主管部門作用,搞好政策研究,做好頂層設計,統籌領導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工作,協調解決工作推進中的重大問題,加大工作力度,履行規劃、指導、管理、服務等職能,督促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市有關部門要明確責任分工,強化協作配合,形成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合力。有農業的區人民政府要創新體制機制,建立健全工作體系,加強隊伍建設,積極作為,形成上下聯動、產業互動的良好局面,將農產品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責任單位:市農委、市發展改革委)
(二)強化統計考核。完善農產品加工業統計制度和調查方法,市統計局、市農委開展行業運行監測分析工作,建立統計工作制度,形成規范化、常態化的農產品加工業統計分析體系。有農業的區要認真組織相關數據錄入、匯總、上報工作,及時、準確、全面反映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現狀。市農委和市統計局對有農業的區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情況進行排名,定期督導檢查,及時通報相關情況。市有關部門要主動作為,按照本意見及時落實相關扶持政策,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責任單位:市統計局、市農委)
?。ㄈ娀卜?。積極推進農產品加工投資貿易、展示展銷平臺建設,建立科企對接、銀企對接、政企對接、人才對接、產銷對接和交流合作的溝通機制,加強政策咨詢、融資信息、商標品牌等公共服務。加快制修訂一批農產品加工標準,逐步建立完善追溯標準和體系。積極發揮行業協會和中介組織在行業自律、教育培訓、品牌營銷等方面的作用,督促企業切實履行質量、安全和吸納就業等責任,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為企業提供公共服務。(責任單位:市農委、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委、市市場監管委)
(四)強化宣傳引導。要充分發揮現代傳媒作用,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新媒體等途徑,加大農產品加工業政策宣傳力度,加強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公眾營養膳食科普知識宣傳,樹立一批先進典型,宣傳好經驗、好做法、好成效,努力營造促進農產品加工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良好氛圍。要打造一批農產品加工業典型企業和園區,積極組織觀摩交流和互比互看活動,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對在推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方面有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宣傳其典型事跡,按照有關規定給予獎勵,不斷營造促進農產品加工業奮發向上的良好環境。(責任單位:市農委、市其他有關部門)
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7年5月5日